最新公告:

现在时间: ================================================================================ ================================================================================
进入报名通道
Enter

联系我们

学会秘书处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学府街102号

邮编:030006

电话:0351-2202048/2202554

Email:csrp@foxmail.com

网址:http://www.csrp.org.cn

 

期刊编辑部

电话:0351-2203446

 

微信二维码

通知公告

追思潘自强院士: 您是那么敬业、无私、善良而温暖的家长

创建时间:2022-01-26 11:16

风吹寒水起悲波,泣声相随愁云飞。2022年1月19日,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核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辐射防护学会荣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因病在北京逝世。得知潘自强院士的离开,让我们陷入了无限的悲痛和不舍,虽说在此之前有过几次病危通知,心中也有所准备,然而当这个痛苦的时刻到来之时,却仍不能自已。这份悲痛与不舍是我们这些晚辈对潘院士深深的敬重与依恋。

 

著名学者黄永松先生曾说:“无论民族还是家庭,只要有长辈在,晚辈们就不会慌……”。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秘书处早已将潘自强院士视为学会这个“大家庭”的长辈,如今,长辈走了,我们的责任就更大了!哀思先生,先生千古,一路安好……

 

潘自强院士出生于1936年,长期从事辐射防护研究,在保证核武器研制和核能发展中,完成了多项监测技术和方法,为我国辐射防护学科体系和基础结构的建立、开拓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奠定了我国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的基础,为培养辐射防护人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而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的诞生与成长,更与潘院士的积极推动和坚定支持密不可分。学会开展的各项工作,如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科普宣传、科技奖励等,无不倾注着潘院士对学会的关心,饱含着潘院士对辐射防护事业的深情。很多时候,潘院士不止是关心、指导,更是亲力亲为,即便是在住院期间也始终惦记着学会。

 

记忆最为深刻的一次,是2019年9月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的第五届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对话活动。“核+X”大赛是在潘自强院士倡议下,由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发起的、每年一届的全国性科普活动,潘院士一直都非常关心与支持,历届都是亲临活动现场与大学生对话。那一年,潘院士刚出院不久,身体欠佳,秘书处担心路程遥远,怕他身体吃不消,但他依然坚持要亲临现场。于是,我(张勇)有幸一路陪同,长时间、近距离的和潘院士接触,真切地感受到院士身上的那股劲儿以及他的工作精神和为人品格。我去北京接潘院士的时候,发现他明显消瘦,身板不如从前挺拔。想到前几回院士参加“核+X”大赛的时候,都还精神矍铄,我心中就不免酸楚,那份酸楚里有我们秘书处对院士的敬仰与爱戴。上下台阶时,我几次情不自禁地上前搀扶院士,而他则将我的手轻轻推开,由此,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院士对生命以及事业的那份倔强与坚定。从北京到哈尔滨的途中,无论汽车上还是飞机上,院士都闭目养神,不多言。九月的哈尔滨天气已经转冷,我们却在他的坚定中感受到了暖意。然而,大家没想到的是,在哈工程“核+X”对话活动现场的潘院士,面对千余名学生,讲话时精神再次抖擞,声音洪亮,话毕还回头跟学生们鞠躬致意。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院士对核与辐射安全事业的情怀以及对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工作的支持。现场嘉宾与学生们并不晓得,其实潘院士身体欠佳,以至于在洗手间里吐痰都很艰难,但他在会上留给大家的却是坚定与执着……

 

 

回想起与潘院士第一次单独近距离接触的场景,李娟记忆犹新:我非常紧张地带着任务,在周觅老师的引导下来到了潘院士的办公室。只见潘院士从座位上起身,招呼我坐到沙发上,自己坐在了间隔不远的旁边,然后面带微笑说,你有什么事情就慢慢讲吧!这一句略带湖南口音的话,语气平和,一下子消除了我内心几分紧张。就这样,我按照来之前写好的发言提纲,逐条汇报给潘院士并等待他的指示,包括第一届“核+X”大赛对话主题确定、邀请时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程建平出席对话事宜、适合公众阅读的科普书籍推荐等等。每一条事项,潘院士都认真思考,当下给予了答复,并且表示秘书处在具体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找他帮忙。在我完成任务跟潘院士告别后,虽然请他留步,但他依然把我送出了办公室。作为秘书处一名普通员工,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潘院士的平易近人。在此后的工作中,与潘院士有过多次的交集,在我眼里,潘院士除学术上有颇高造诣外,他做事认真严谨,待人亲切和蔼,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长者。

 

潘院士是一位无私的科学工作者,也是一位无私的学会领导者。每次开会与活动,他都跟随大家一起吃自助餐,从不提任何特殊要求。我们常常觉得潘院士年岁已高,想要多关照他,他却从来不肯。记得有一次,自助餐点已过,我们只好订盒饭,潘院士也坚持跟我们一起在大厅的沙发上吃盒餐。那一刻,我们不会觉得他是一位领导、一位院士,而是学会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和长辈……

 

 

 

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已经走过七年的时光,这七年,如一个初生的孩子,既有抚育的艰辛又有成长的喜悦。学会如今能有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潘院士的悉心栽培。潘院士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给不同的人留下了相同的印记:执着、敬业,善良、无私。潘院士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与品格却照耀着这份事业,也照耀着后来者。我们应当加倍努力,将学会建设得更好,为辐射防护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以此告慰潘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