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现在时间: ================================================================================ ================================================================================
进入报名通道
Enter

联系我们

学会秘书处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学府街102号

邮编:030006

电话:0351-2202048/2202554

Email:csrp@foxmail.com

网址:http://www.csrp.org.cn

 

期刊编辑部

电话:0351-2203446

 

微信二维码

通知公告

忆表兄潘自强

创建时间:2022-03-09 15:30

我的表兄潘自强是我姑母罗恕华的幼子。他比我大一岁,我们同在益阳信义小学和中学上学,在朝夕相处中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后来,从青年到老年的漫长岁月中,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多次相聚。


   潘家郎配罗家女


每个人的童年时光深受家庭的影响,我的表兄也不例外。回忆要从潘家说起。


湖南益阳生产的铸铁锅从明朝洪武年间就开始了,历经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不仅闻名于三湘大地,而且远销长江流域及长城内外,还出口东南亚地区。清末民初的益阳知名锅厂中有潘家的阜南和罗家的福和。虽然在商场中两个家是竞争关系,但是生活中两家关系要好,这也就造就了罗家女罗恕华(我的姑母)许配潘家郎潘述河的一段姻缘佳话。两人婚后不久,长子潘自惕(后改名潘惕)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温馨和喜悦。我的姑母三年后怀了次子——我的表兄潘自强。这本是一桩喜事,但天有不测风云,其父英年早逝,我的表兄成为了可怜的遗腹子。


潘自强的父亲潘述河(前)与作者父亲罗士奇(后)合影


潘自强的哥哥潘自惕


这时我的三姑母才24岁,上有年迈的公婆,下有年幼的两个儿子,还有两个尚未出嫁正在上中学的小姑子。日子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是性格坚毅的三姑母成了潘家的顶梁柱,挑起了锅厂经营和家庭生活的两副重担。


潘自强的妈妈罗恕华


话分两头,再说我们罗家。我的祖父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小女儿罗恕华就是潘自强的母亲。最后出生就是我的父亲罗士奇。我父亲六岁丧父,十六岁丧母,全靠三个姐姐照顾长大。表兄潘自强的祖父去世之前,仍对儿媳和两个孙子放心不下,曾托付我父亲多多照顾表兄一家。我父亲作为当时罗潘两家唯一壮年男丁,也是责无旁贷。表兄的祖父去世后,我父亲委托他的擅长古诗文的嫡亲叔叔罗晋堂老先生撰写了一副挽联。据我姑妈回忆,挽联的内容一方面表述了逝者的一片苦心,另一方面表达受托者愿担重任的决心。我姑妈罗恕安原来只记得三句,我和姑妈回忆多次,补全了另外三句,全文如下:


   未尽生前愿,留下了寡母孤儿,一步一回首。

   牢记临终托,背负起弱姊幼甥,九拜九铭心。


后来,我父亲在生活中对表兄一家多有照料,也算是没有辜负他老人家的期望。


1936年,我们举家从益阳城里搬迁至离城40华里的乡下陈家村。1937年4月我出生了。不久后全面抗战开始,我的童年就是抗战八年中在乡村度过。


童年时期


1937年12月,日本飞机首次轰炸益阳城以后,城里常有警报声和炸弹响,面对日军的侵略,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许多老百姓被炸死、炸伤,房屋被炸毁,到处挖防空洞。家中许多亲戚纷纷逃难到乡下。我的三姑母带着两个表兄弟搬到我家来了,也正因如此,我和表兄在乡下有机会朝夕相处。三姑母为了守住城里的锅厂,毅然冒着生命危险回到城里。我和表兄在乡下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战火而变得惶恐。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伯祖父罗子樵,他是位七十多岁孤寡老人,在我记事前,他的生活起居就由我父母照顾。白天的时候他带着我,晚上也同我睡在一个被窝。表兄跟我妈妈睡一床,我妈也非常疼爱表兄,将他视同己出。当时,大表哥潘自惕和我姐姐罗果纯在当地育才中学上学。由于小学停办,我和表兄就没有上学的烦恼,每天无忧无虑地玩耍。还记得是一个夏天,我们表兄姐弟在附近志溪河浅水滩洗冷水澡,那时我们还不会游泳。表兄小时候性格十分倔犟,有时不听他妈妈的话,三姑母就吓他说:“秋老虎来了!”,瞬间他就不闹了。现在想来,他儿时的倔脾气发展成后来的坚持原则的个性,为他在科学道路具有顽强攀登毅力奠定基础。


罗家在益阳石筍附近陈家村的老屋,此图是作者根据儿时的记忆所作油画


1944年6月日军攻占益阳城,城区沦陷。此时我们乡下仍属国统区,生活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日子里。期间我们做过一些逃避鬼子的演习,我姐姐装成男孩,四个表兄姐弟都剃成光头,每人带着一个布袋子装着日用品,躲到屋后的小山上灌木丛中。


1945年初夏一天半夜,我们得到邻居的紧急报信,城里下乡抢粮的鬼子已到河对岸,很快就要进村了。我们从睡梦中被叫醒,两家老小立即逃进几里外的深山老林。林子里闷热不堪,蚊虫叮咬,每个人都浑身难受、饥肠辘辘。我们熬到下午时分,翻山越岭地来到亲戚家吃些东西。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菜只有酸黄瓜,表兄从来就不吃这些,仅吃了些米饭。等到黄昏时,听说鬼子走了,我们才回到家中。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狼藉,家中物品散落一地,家禽、家畜、食物都被一抢而空。幸亏我妈将一些大米藏在一副备用的棺材里,我们才有饭吃。


我们四个表兄姐弟,历经侵华战争带来的苦难,年幼的心中燃起了抗日怒火。幼年时期,我看到了一场空战,飞机在空中格斗,还听到枪炮声。次日听一位乡亲说有一架日本飞机被盟军飞机击落,他手中还拿着一些飞机残骸上的零件。我要了乡亲手拿的一条不锈钢带,自己磨了一把小刀。当时我父亲对我们四个小孩说:“斯福伯伯派飞机来帮我们打日本鬼子了,美国的飞机大炮比日本厉害。”(父亲常戏称美国罗斯福总统是我们罗氏一家的人)。


随着年龄渐长,我们认识到日本之所以侵犯中国靠的是先进的科技和武器。我们国家要不受列强的欺负,就应该努力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我们立志要学好本领,为国家效力。后来我们四人都是光荣的共产党员,不忘强国强军的初心,牢记报效国家的使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大表兄潘自惕解放前在长沙一中上学时就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反蒋学生运动,1949年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在沈阳军区任文化教员,1955年被授于中尉军衔。转业后在政府部门工作,后为离休干部。


我姐姐罗果纯,大连工学院化工系毕业后分配到吉林化工厂工作,她在选择专业时曾考虑要为国防事业服务,在工作中也曾接触到用于军工需要的原料产品。国家选派她留学民主德国五年,回国后在北京化工研究院和天津化工研究院任研究室主任,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60年,我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毕业后,加入空军。先后在大连、当阳、武汉三个空军工厂担任飞机大修技术工作,曾任技术科长和总工程师等职务。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空军装备部技术专家。


表兄潘自强在我们四个中事业成绩最为突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获得者,在保证核武器和核能发展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国内外著名的科技专家。


1945年8月中旬,我见到从飞机撒下的传单上醒目的五个大字:“日本投降了!”我们惊喜若狂,奔走相告。抗战胜利后不久两位表兄回到益阳县城。一年后我们全家也搬到县城。父亲到潘家开设的阜南锅厂工作,帮助三姑妈经营锅厂生意。从此我们两家同住在阜南锅厂的住宅中,中间仅隔一间堂屋。益阳解放时,全县有六家锅厂,1956年公私合营后几年,六家合并成立湘中锅厂。我父亲时任副经理,三姑妈为保管员,她每月工资仅40多元,期间她主动放弃定息,彻底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父亲和三姑妈毕生在湘中公司工作,互相关心照顾,直到退休。完成了表兄祖父的遗愿。


作者所绘表兄家在阜南锅厂内居住的老屋


作者所绘罗家在阜南锅厂的老屋


学生时期


抗战胜利后,我同表兄先后进入信义小学和信义中学。这是挪威人在益阳桃花仑兴办的一所教会学校。设小学部、初中部、女中部、高中部、盲人学校。是一座百年名校。教学质量享誉三湘。最早还办有大学,但不久就停办了。


约1947年我和潘自强(左)以及潘自惕(中)合影


1949年益阳解放,我从信义小学毕业考入信义初中53班,表兄为50班。我们两人加上一个52班的邻居同学莫云飞,三人朝夕相处,早出晚归。一同打球,一同学骑自行车,一同去十多里的电影院看电影。1951年莫云飞参军去了北方。表兄进入信义高中。1952年我考上了长沙雅礼中学。从此我和表兄见面机会就少了。


1950年在益阳潘自强(前)与罗果志合影


1950年在益阳潘自强(后)与罗果志合影


表兄在他的回忆里说,他在小学和初中时学习成绩中等,上高中以后才有大的提升,他似乎谦虚了一些。在我的记忆里他当时的学业成绩应该是中等偏上。按照他祖辈父辈的经商遗传基因和他自身极高的天赋,应该是优等生的。他上小学时就能下一手好棋,象棋、围棋都精通,他常同锅厂职员下棋,一般的大人都难赢他。打牌也是他的强项。麻将、骨牌、扑克都会。在棋牌中的表现,体现了他超强的记忆力、理解力、应变力和统领全局的能力。


我认为他早年成绩不算突出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他学龄前的启蒙教育的条件不佳,因为父亲早逝,母亲文化水平不高,还要承担沉重的家庭负担,无暇教子。二是他五岁就上学太早,要面临比大许多的同学的竞争。三是贪玩,学习不大用功。  


表兄少年时,身体消瘦,当时有本剑侠小说中有一人物的外号叫干骨头,我们就喊他干骨头。他的瘦可能与挑食有关,他基本上不吃水果,许多种蔬菜也不吃。他虽然瘦,但很结实,看起来很有精神。他阅读小说比较多,记得他看得津津有味的小说是七剑十三侠,他很崇拜小说中行侠仗义的人。他喜爱体育,当时同学中流行一种非正式摔跤,表兄能以他灵活的技巧,摔倒比他高大的同学。他打球虽然个子不高,但很灵活。我们和邻居几个孩子同时学习游泳,他最先学会,而且游得很快,一般孩子只会游狗爬式,他却能游侧泳。我高中才学会游泳,后来返湘,我同表哥一道横渡资江。表兄还有一个爱好,就是集邮。当时就读的学校是由挪威人办学,与欧洲来往信件频繁,这就给收集挪威邮票提供了便利,激发了许多同学集邮的兴趣,但像表兄一样坚持多年的却很少。椐说表兄从不收礼物,但有时也收些邮票。前提是不能为了求他办事而送价格昂贵的邮票。


除此之外,他还喜欢收集各国的硬币,有一次我从新加坡回来,还带了几枚坡币给他。表兄上高中后,学习抓得很紧,成绩也上来了。他对自己考学的期望值很高。以至于对自己考上武汉大学颇有不满。当时他写信给我,信中表达了遗憾和牢骚,但是更多是对未来理想的憧憬和抱负。这也是他下定决心在武大学习期间更加用功读书。在校期间周末也少和同学外出游玩,将所有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最终被选拔到北京大学继续深造。当时我在北京航空学院学习,离他不远,常有机会同他会面。我曾问他学什么专业?他说因保密不能说,上课的笔记本作业本每天都必须上交保密室。有一天我们一同去外文书店,他买了一本俄文书,我认出了封面上的原子能俄文字。才知道了他学的专业性质。



    为国家效力时期


1957年,表兄从北大毕业后分配到核工业部。1959年我姐姐在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我的父母来京住了几天。表兄来此同我们相聚,一同游览北京名胜古迹。

1959年我和姐姐罗果纯(中)以及潘自强(右)在北京颐和园合影


上世纪六十年代,表兄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我和我爱人王艺芳去他的住所看他。他烧煤炒菜做饭,封炉子的技术很好,居然一天做三顿饭只烧两个蜂窝煤,我开玩笑说他可能在煤中掺了核能料。上学时他从不做家务事,更不下厨,现在却学会做饭,令我刮目相看。有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夫妇和他三人一同骑自行车去周口店去参观北京猿人遗址。

1961年国庆节我和潘自强(右)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合影


1961年国庆节我和潘自强(右)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合影


他刚参加工作不久,就显示出突出的才华。在讨论哪些人可破格提升为助理研究员时,钱三强说,我看过潘自强的论文,写得还不错。就凭钱老这一句话,他就顺利通过了。在职务和职称的晋升上,他一直比较顺利。


60年代我和潘自强(左)在北京合影


下面说一说我和表兄不约而逢的三次巧遇。第一次是1957年夏天,北航放暑假,我与在吉林工作的姐姐约好一道回湖南探亲。同上了从北京开往长沙的列车。当时武汉长江大桥尚未通车,列车和旅客分别乘轮渡船过江。当我们在武昌车站等车时,居然在候车室外面意外和表兄相遇。他当时在北京大学上学,也是回湘探亲,我们就上同一火车南下。


第二次是本世纪初,我从武汉回益阳,一天晚上我去看望大表兄潘惕,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先见到了表兄。原来表兄同几个同事来湖南出差,乘车路过益阳,心中挂念哥嫂便抽出时间来看望他们。距离表兄上次回乡已有八年,居然让我遇上了,我们仅讲了半小时话后,他便匆忙离开了。


第三次是我应邀参加母校益阳市一中(原名信义中学)成立100周年校庆庆典。当天签到的队伍排起了长队,我见旁边还有一列队伍较短。我就去该队尾处与校友打听此处能否报到?没有想到回答我问题的这位校友竟是表兄,他当时排在队伍的倒数第二,我们仅讲了几句话就各自寻找同班同学参加庆典了。庆典很隆重,还有文艺节目,总政文工团的女高音歌唱家雷佳校友也来唱歌助兴。我当日和次日都参加同班同学的活动,表兄同我通了一次告别电话后,就匆匆回京了。


这三次的相遇,令人惊喜的同时又感叹是如此的鬼使神差,令人难以置信。


1998至1999年期间,我所在的武汉凌云装饰公司承担了中央军委八一大楼的室内外装修设计施工任务,我作为公司的技术负责人需要驻扎工地两年。离表兄所在木樨地的住宅仅一站公交车程的距离,我曾经去过他家几次。他住的房子不大,也没有装修,连家具都较陈旧,到处摆放着书,显得很凌乱。实在没有想到院士的家居然这样简陋,这应该与他一心忙于工作有关。


他曾随同国家环保局局长访问欧洲,见到遍地鲜花盛开,绿草如茵,很是羡慕。便对局长说,我们国家能不能效仿他国,也搞些大草坪,建些花坛。局长要他回国后切记莫提及此事。当时认为种植花草是享乐至上的修正主义。局长很赏识表哥的人品和才能,想调他到他们局当副局长,并想培养他为自己的接班人。由于所在单位不放,未能成行。


工作中,表兄给我的印象是为人正直,踏实认真,敢于坚持真理。他曾说要把住关,就难免同领导和同事唱反调,会得罪人。我问他是否支持在国内建核电站?他说他是促进派,他认为核电是清洁能源,是安全的。我问他对切尔诺贝利事故怎样看?他说苏联人完全是蛮干,造成事故是不尊重科学的结果。   


我曾在央视节目中看到记者同表兄访谈,问一些有关核安全问题。他有问必答,表达透彻且中肯,话语中带有浓浓的益阳乡音,听起来格外亲切。记得有一回我同他会面时,他戴着耳机听英语。他说争取出国交流时不需要翻译。我说我也曾学过英语和俄语,后来不常用,忘得差不多了。他说我的口齿比他清晰,普通话讲得比他好,学外语发音一定比他强。由此可见他也知自己方言重,也曾努力改,但未能如愿。也难怪许多伟人和名人,在各方面都才华横溢,却依然乡音未改。


他参加工作后,工作的繁忙使他很少有时间回老家探望年迈的母亲和哥哥,书信来往也不多。家中对此表示理解,认为他忠孝难以两全。他母亲罗恕华思想进步,工作认真,被选为湖南省政协委员,是益阳工商界的典范。他哥哥潘惕1948年参军,57年被错划成右派,后来平反,恢复党籍军籍。为益阳市资阳区粮食局工会主席,离休干部。


表兄虽然公务繁忙,但仍承担了主要家务。对妻子儿女的关爱有加。他出差外地时,总是急着回家。他说表嫂不习惯吃别人做的饭。他在家中是好丈夫,好父亲。


近几年我未同表兄相聚,仅过年过节通过电话。去年年初以来,表兄病重住院,我与表兄之间的交流都是通过他女儿潘爱武。2022年1月19日表兄与世长辞。我悲痛万分。许多过去我们相处的场面,历历在目。就想写一篇追思表兄的文章。


在他的讣告中,对他的一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克强、胡锦涛、温家宝等对他的逝世表示哀悼,并送花圈。国内外许多部门组织派代表来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祖国不会忘记他,人民永远怀念他。他的光辉业绩,将载入我国科技发展的史册。


最后用我和女儿罗帆共同为他撰写的挽联作为本文的结尾:


   尽毕生精力,引领核能前沿探索。

   展杰出才华,攀登辐射防护高峰。

                 

 罗果志于2022年1月26日